由以上的论述我们可以得知,血浊是脑病的病理枢纽。因此,清化血浊不仅是治本之法,而且有利于其他病理因素的祛除。
3.1 清化血浊有助于宁脑安神 脑神紊乱证是由各种因素扰乱脑神,导致脑失清静的证候。常由情志刺激、精神紧张、思虑过度、起居失常等所致,同时,也与年老体衰、性格、体质、脏腑虚实有一定的关系。清化血浊则可使血液恢复至清至纯之质,使脑神得宁。
3.2 清化血浊有助于清脑醒神 脑浊不清证是由不良生活习惯、污染、精神刺激等因素作用日久,浊污积淀脑中,致使扰乱脑神,阻滞脑络,导致脑神功能失常的证候。常因年老体弱,血浊不清,血行不利,浊血痰污停滞于脑,阻塞脑络;或不良生活习惯、污染等,浊血涩脉,上积于脑,日久沉积而成。清化血浊则可使血液发挥化神的功能,有助于清脑醒神。
3.3 清化血浊有助于化瘀通络 脑瘀阻滞证是由各种原因引起的脑血运行不畅或瘀滞,导致脑神功能失常的证候。常因年老体弱,气虚血瘀;或痰湿中阻,气机不畅,气滞血瘀;或肝肾阴虚,肝阳上亢,气血逆乱,损伤脑络,血瘀凝滞所致。清化血浊可使血液得以畅行,使脑瘀得化,脑络得通。
3.4 清化血浊有助于益脑填髓 脑萎髓空证是由各种原因引起的脑髓空虚衰萎,导致脑神功能异常的证候。多因年老体弱,精髓空虚,脑无以充;或房劳过度,精亏血少,渐致脑萎而成。清化血浊可保障血液发挥濡养组织、充盈血脉的功能,有助于益脑填髓。
3.5 清化血浊有助于调脏安脑 脏病及脑是由于诸脏功能失常而导致脑病的证候。心主血脉,其血上荣于脑,心血不足,脑失所养;或心火妄动,上扰清窍,均可致脑病。肺主气,肺朝百脉,肺气虚,气血不能上营于脑则出现诸多脑病;或肺热壅滞,上攻于脑,亦可致脑病,《金匮要略》所记载的热病之后或情志不遂,气郁化火,灼伤肺阴而出现的“百合病”以及《太平圣惠方》记载的“脑热”病,均是肺病及脑所致。肝主疏泄,主藏血,肝病及脑多由肝调节血量及畅达情志异常所致。脾主运化,为后天之本,职司运化,脾病及脑是由于脾不升清于脑所致。肾主藏精,生髓充脑。肾病及脑多是由肾精不足所致。胰主精微转化,辅助脾胃。胰病及脑多由胰病水谷精微转化不利所致。清化血浊,有助于恢复血液的濡养功能,促使诸脏功能的正常发挥,从而达到调脏安脑的目的。
以上讨论了血浊与脑病的关系以及清化血浊法在脑病防治中的意义,有利于深入研究脑病的病理本质,寻求治疗脑病的新途径,为探求更有效的方药开拓思路,从而提高临床对脑病的防治效果。